邂逅瀛新園 ——探訪生命靜謐之地隨筆
崇明島——“東方明珠”上海美麗的后花園。她不但是生命的涵養之源,也是我們這個國際大都市的健康綠肺。她使綠色生態、旅游休閑于一體的人文紀念園——瀛新園走近你我。
從生命的角度開看,組成生命的元素莫過于:生生不息,死可追憶的生命里程的過程。東西方關于“永生和長壽”、“生存與死亡”一直以來有著哲學思想的碰撞。交大著名科學史教授江曉原所著的《科學外史》一文中有一段生動的記載:“長生,是人類一個古老的夢想。這在東方和西方都不列外。我們今天仍然熟悉的某些賀詞,如‘永垂不朽’、‘在XX中永生’之類,追溯其最初的語境,應該都與一個古老的信念有關——那就是古人曾經相信,永生是可能的。西方基督教中的‘耶穌復活’之類,也與永生的觀念有相通之處。古代中國人比較務實,知永生之不可得,退而求其次,改為對長壽的追求。”上述觀點不管如何,最終都會面臨人們極為關心的“生命之舟”駛向何方,到哪里尋求自己的歸屬,接受“下一個新生命”的開啟。
按哲學家的觀點,生是死的必然,死是生的繼續。生與死看似一對矛盾的共同體,卻又在和諧中殊途同歸。無論古代還是現代,人類對待生或死都很重視、神圣。嚴格地來說精神層面大于實質。
讓“生命之舟”駛向更遠,就要以健康、綠色、環保、清潔、和大自然和睦相處,才是人們首選的話題之一。至此,一個永恒的主題,人們將如何讓“生命之舟的亞諾方舟”的神圣歸屬系于何方?
唐代·韓愈《早春》詩很符合園內的心境:“天街小雨潤如酥,草色遙看近卻無。最是一年春好處,絕勝煙柳滿皇都。”然時至初夏,假如是仲春時節,但愿小雨把大地濕潤的松軟,小草鉆出地面遠看一片淺綠近看卻無。這早春的景色,遠遠勝過滿城煙柳的京晚景色。園中景色一定令人陶醉。“邂逅瀛新園”突然讓我解開了心靈上的一把銹鎖。在善待人類生命終結的特殊事業中,瀛新園秉持了“尊重生命、重視殯葬、服務人生”的現代理念,扎扎實實的開創了一條集拓園林、立創意、承人文、樹頌碑的經營獨特辦園宗旨,至少筆者覺得有四條經驗可供鑒賞。
1, 極具人性化的布局,體現人文關懷;
推出各具特色的安息區域,滿足不同階層的需求,亦可滿足海外人士及特殊人士家屬的殯葬需求。
2, 不拘泥復古,重視人文傳統,提倡現代回歸理念;
推陳出新,因地制宜,營造具有地方文化的崇明老街古鎮風貌,刻畫古瀛洲的鄉土氣息,加深地緣文化的影響力,匯集江南民俗的地方特色,別具一格。
3, 再現古典園林的風格,文化氛圍與園林藝術相映成趣;
園林藝術在園中有上乘的表現,舉目遠眺、回首往顧,都能顯示園林與仿古建筑的莊重與寧靜,仿佛能觸摸到亡者生命的重塑與永存。
4, 弘揚正氣之歌,彰顯新時代的良心道德價值觀;
具有“東方神韻”的古典文學“精氣神”和共和國英烈名模得到張揚傳頌;接納投身公益事業,承擔社會責任的熱心人士的善后義舉廣受褒獎。
開園至今,業已獲得驕人業績,深得客戶的青睞。信譽日趨鞏固,經營成效顯著,這一切得益于自身的感悟和對時代發展的追求信念所分不開的。
“瀛新園”非同凡響。一個“瀛”字足以表現新園的內涵。“瀛”故有“大海”之意。而“瀛洲”是崇明島的古地名。“瀛洲”是大海之舟,海的搖籃。“誠信瀛天下”沒有半點的虛晃,“瀛”就像海水一樣,漫過天下而流長。也泛指誠信度很高。唐代·韓愈《城南聯句》中“飛橋上架漢,繞岸俯視瀛。”的詩句,把“瀛”貫穿了全部的意義和屬性。
祝愿“瀛新園”事業盛旺!
“瀛新園”非同凡響。一個“瀛”字足以表現新園的內涵。“瀛”故有“大海”之意。而“瀛洲”是崇明島的古地名。“瀛洲”是大海之舟,海的搖籃。“誠信瀛天下”沒有半點的虛晃,“瀛”就像海水一樣,漫過天下而流長。也泛指誠信度很高。唐代·韓愈《城南聯句》中“飛橋上架漢,繞岸俯視瀛。”的詩句,把“瀛”貫穿了全部的意義和屬性。
祝愿“瀛新園”事業盛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