滬上力推生態節地葬
申城進入祭掃高峰期,2016年清明期間,上海將有884萬人次、87萬輛車次出行祭掃。據悉,除了傳統的公墓落葬,上海仍在探索和推廣生態節地葬式,并制定節地生態安葬獎補惠民政策,今后,除了海葬,還將對選擇壁葬、寄存等節地生態安葬的市民給予獎勵。
節地生態安葬,就是以節約資源、保護環境為價值導向,鼓勵和引導市民采用樹葬、海葬、深埋、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、少耗資源、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遺體,使安葬活動更好地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。日前,記者從上海市殯葬行業協會獲悉,2015年申城市民選擇節地生態葬的已達41%,節地生態安葬已成為本市市民安排身后事的重要選擇。
上海現在有哪些生態葬式呢?
海葬
海葬是將骨灰撒入大海的一種葬法。骨灰撒海。沖破了傳統的“入土為安”觀念,人從自然中來,又回到自然中去。海葬有利于節約土地、發展經濟,有利于移風易俗。隨著殯葬改革的深入發展,人們思想觀念的更新,海葬作為一種文明節儉的殯葬方式漸漸為民眾所接受。
上海從1991年3月推行海葬,至今已有25個年頭。上海是全國海葬活動堅持最好、成效最顯著的城市之一。截止2015年底,全市共舉行海葬293次,有2.7萬戶家庭、13.24萬人次參加了海葬活動,共有3.37萬份骨灰撒向大海。2015年本市舉行海葬27次,共有2828份骨灰撒向大海,占全市全年遺體總數的2.19%。
從費用上來說,海葬本身是無需費用的,只需要支付出船費即可(需單獨撒海的另算)。此外,海葬補貼由2007年的400元/具提高至2012年的2000元/具,
目前上海舉辦海葬活動時間為:每年3月、4月、5月、6月、10月及11月。本市戶籍逝者骨灰參加海葬可享受補貼2000元。其中1000元直接補貼給逝者家屬,另外1000元提供家屬參加撒海所乘坐的車、船費(最多6人,包含保險等費用,也包括委托海葬部代撒骨灰的費用)。
骨灰撒灰位置約在東經121°45′30″—121°50′00″水域(長興島中部圓沙閘至橫沙島雙窯煙的海域)。
壁葬
壁葬是將骨灰盒嵌在墻壁內的喪葬方式,在安葬死者的同時為后人留福,是一種先進的殯葬理念和行為。壁葬墻和普通的墻體高低相仿,略厚些,墻體正面分布著井字形的壁葬格,大小可放入骨灰盒。格位口用石材封死,石材外表面就當作墓碑,刻上碑文。一堵壁葬墻可安置幾十乃至幾百個骨灰盒,存放量極大,又節約土地。壁葬的建筑形式十分豐富,有回廊式的,有亭子式的,有四合院式的還有多層式的等等。
“十二五”期間,上海銷售骨灰壁葬格位3.64萬格。目前在上海已有多家墓園提供壁葬和室內葬,雙穴的價格從5000到50000不等,相比傳統墓葬依然有著很大的價格優勢,且可以每年定期進行祭拜。
樹葬
樹葬是目前殯葬改革中的一種全新方式,還是人們用來悼念的一種方式。它既滿足了人們的傳統觀念,入土為安,也是通過將逝者與樹融為一體,使其生命得以延續,得到升華。
樹葬是指把骨灰深埋在一棵指定的大樹下,或者把骨灰撒在土壤里,上面種上一棵樹作為紀念的新的骨灰處理方式。樹葬沒有墓穴,沒有或者使用可降解的特制骨灰壇。它只作標記,如:僅在樹下放一塊石頭,石頭上釘一塊銅板,寫上死者的姓名、生卒年月即可,或者在樹上懸掛死者的紀念牌。不留墳頭,不立墓碑,只占很少的土地。樹葬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殯葬理念和行為之一。
現在上海樹葬發展比較好的園區有海灣寢園和玫瑰園,其價位從2萬到6萬不等,而且已經做出一定規模,是上海節地葬的領先單位。
花壇葬、草坪葬
起源于西方的綠色葬式:將骨灰埋入花壇中。特點是節約土地,綠色環保,相似的綠色殯葬還有草坪葬等葬法。花壇葬是用花壇代替墓穴,將特制的可降解的骨灰盒放入花壇中,花壇上種植花朵。
逝者姓名刻在集體紀念碑內側,花壇內栽植一顆五針松,骨灰就深埋于松樹四周,土地循環使用,其特點是骨灰與自然完全融合,再覆新土后種植鮮花,極大地節約了土地和安葬費用,占地面積比樹葬更少,更能營造良好觀感。
上海現在也有部分墓園開放了花壇葬和草坪葬,價格在3-6萬之間,各家墓園的花壇和草坪形式也各有特色,可自行選擇。
對于墓園來說花壇葬已經成為了墓園的一景,不再是陰森森的墓地,成為了路邊的小花,也許沒有人提醒很多人不知道小花的下面有骨灰,所以接受的人本身就有一種現代不張揚的精神境界,成為一朵朵路邊的小花,為路過的人帶來的是一片片綠葉,一陣陣花香。
復式家庭葬(塔葬)
2010年,本市率先推出占地1平方米可安葬8份骨灰的家庭復式葬。幾年前,上海顓橋寢園開始嘗試推“復式家庭葬”。從外部樣式上看,墓碑的設計與普通的墓碑不同,上下錯落、左右有坡度的設計便于刻制幾代逝者的姓名。整個復式家庭葬的基座占地面積在1平方米以內,可以安葬8具骨灰,單具骨灰僅占地0.125平方米。墓穴向地下縱深處發展,分上、下兩層,復式家庭葬可以用于直系親屬多代合葬。
據悉,顓橋寢園推了50個復式家庭葬,目前已經有30個家庭選擇。除了顓橋寢園,淀山湖歸園也有“復式家庭葬”。
復式家庭葬,是以塔葬的形式,一般三到四層,每一層是一代人,這樣就能安葬三到四代人。這樣做的好處顯而易見,對于墓園管理方來說節約土地,對于老百姓來說節約成本。
山葬(室內壁葬)
位于奉賢的上海永福園推出的“紫金山葬”受到了越來越多市民的認可。“紫金山葬”是用20多萬方土堆砌而成的山體,山體下有一座三層樓的室內壁葬,紫金山葬1畝地4000穴(約2000)戶,每戶基本上都是是2個穴位。而一般的墓穴,在1畝土地上最多只能容納300戶約600穴。紫金山葬既符合逝者‘入土為安’的心理需求,又使得骨灰立體安葬,無疑節約了大量的土地資源。
“紫金山葬”目前全面推廣,短短數年間,得到了越來越多市民的認可。
無碑深埋
從2011年上海推出“公益節地生態葬”至今,已有近300戶家庭選擇了這一葬式。有別于其他的葬式,“公益節地生態葬”采用的是“無碑深埋”的形式,即將逝者的骨灰放置于環保可降解的骨灰罐內層級深埋,最大限度地節約土地。墓區內沒有單獨墓碑。所有入葬者的姓名都會篆刻在紀念墻上。
據了解,深埋的價格相對比較低,約在980元左右,對于特困對象還可實行減免或全免。骨灰深埋可將土地利用最大化,若干年后,實現土地可循環使用。
上海節地葬 http://www.tianyuecn.com/jiedizang.html